楞伽經
作者
求那跋陀羅[9349](角色:譯,關係:主要,相關題名:),釋德清[9350](角色:記錄,關係:主要,相關題名:)
今河內存印本二種﹕一為嗣德九年(1856)懷德府壽昌縣順美總報天寺印本,512頁,高31公分,寬20公分,含序文四篇、引子一篇,其中一篇序文為阮文理作於1856年,遭蠹﹔一為河內白梅坊蓮派寺成泰七年印本,題《觀楞伽經記》,810頁,高31公分,寬19公分,含序文三篇,引子、跋各一篇,皆二卷
又名《觀楞伽經記》(Quán Lăng Già Kinh Kí)
佛經,求那跋陀羅譯,釋德清記錄
全稱為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,「楞伽」乃是山名,「阿跋多羅」意為「入」
此經宣講世界萬物皆由心所造,認識的對象在內心,不在外界云云
書中涉及心、性、生、死、寂、滅、無常等命題,並標有若干難字的讀音
原目編為4702號
又名《觀楞伽經記》(Quán Lăng Già Kinh Kí)
佛經,求那跋陀羅譯,釋德清記錄
全稱為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,「楞伽」乃是山名,「阿跋多羅」意為「入」
此經宣講世界萬物皆由心所造,認識的對象在內心,不在外界云云
書中涉及心、性、生、死、寂、滅、無常等命題,並標有若干難字的讀音
原目編為4702號